找到相关内容1404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近现代中国佛教史上的南京毗卢寺

    1909年底,印魁和尚在毗卢寺任上圆寂,释寄禅感念来东南弘法的一代湘籍高僧灭度,非常悲伤,遂有诗《挽毗卢寺印魁和尚》:“毗卢真性情,何惜一波沉?但以人天意,而存生灭心。能传戒定慧,已了去来今。苦行六年事,凄然...

    何建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2167992.html
  • 唯一的道理(2)

    念处才将会完善。并虽有如此才能克服那导致疼痛和悲伤的贪婪和悲痛。所以佛陀说:“比丘们啊!一个比丘在日常生活中,以身体来观身、精进、明觉和念念分明,则能随处祛除贪欲和悲痛。”受念处  佛陀告知有关修习观照...的财物而悲伤;当患病受苦时,他们也感到悲伤。当然,这些都是可怕的事,如果没有这些痛苦那将是多么的安祥!因此人们应勤奋了断这些痛苦。但他们不能单靠祈拜神灵而脱离它们。只有修习这四念处法门,他们才能了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2768384.html
  • 孝文化经典《孝论》译释

    ,并尊其为国师。慧约哀悼父母事,见《续高僧传》卷六,载(大正五十·页四六九)。  ⑦泥洹:即涅盘。  ⑧波罗奢华:梵语,即赤花树。   译文  僧人的父母死后,举丧时,也应该悲伤,但不必穿正规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1568570.html
  • 仓央嘉措写作情歌真伪辨

    主题是混乱的,叙述是矛盾的,脉络风格也是不清晰的。下面,我们就对以爱情为题材的诗歌作一分析。  从爱情题材的诗作来看,情歌的内容既有反映相思、相恋时的欢喜得意的,也有反映失恋失意时的悲伤痛苦、寂寞无奈...

    蓝国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1168817.html
  • 浅析牟尼赞普生平

    概论》等书中明确记载了牟尼赞普即位时其父王尚在,用词上出现让位、传位等,这充分说明赤松德赞在世时牟尼赞普“临时”即位。据一些史料记载,9世纪吐蕃王室后裔拉喇嘛益西沃看到祖先文书后感到非常悲伤,于是将王位...

    古格·其美多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2268885.html
  • 佛学的组织法

    “佛法如大海,流入阿难心”,应该让他参加结集。大迦叶以阿难烦恼未尽,又犯有种种的过失,如不问佛微细戒,以及请佛度女众出家等六突吉罗罪,因此不准予参加。阿难听了既惭愧又悲伤,他知道自己没有证果,是因为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1169144.html
  • 空性与暴力:龙树、德里达与列维纳斯不期而遇的交谈

    ,中国禅僧则被驱逐回中国,他们的学说一并禁止流传。令人悲伤的是,根据布顿的记载,莲花戒被中国禅僧派来的四个杀手,残忍地捆腰杀死。[9]   上面说的这三位杰出的中观学派哲学家皆死于宗教的暴力下。如之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40369899.html
  • 丰子恺的晚年

    从未因痛苦悲伤而流过泪的丰子恺,在他白发苍苍的时候,却禁不住流下了屈辱痛苦的泪水。  一天中午,丰子恺回到家里,神色异常阴郁。坐在餐桌边,一言不发。女儿一吟端过来一碗饭,他推开了,叫拿酒来。近来他已被迫...

    刘 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32570174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三辑(1)

    败,亲人焦虑、悲伤、愤怒,到处控诉、抗争、精神疲惫、财物损失;第二败,出家的子女灰头土脸,像斗败的公鸡般地被带走,难免心灵受创,而且种下了与亲人之间永远的裂痕,心中认定亲人不了解他,打击他,这种业行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470227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六辑

    苦苦是身心在世间表现出果报的情形,此应由两方面来说:  (一)身苦-属于生理上的不可意受,如饥饿、寒冷、疼痛、疲劳等。  (二)心苦-属于精神心理上的不可意受,如愤怒、恐惧、悲伤、忧愁等。  由于外界...恶苦报多,善乐报少;或善乐与恶苦报平均。当其受报时,便很明显的露出六道中某一道的相状来,譬如一个人现在的心情无忧无虑,不问世尘俗务,就是天道;生病了,躺在病床上哀嚎,或者惊吓的煎熬、悲伤过度,即身处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870232.html